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

La Quinta (LQ US) - 跟同業存在Discount的平價旅館

La Quinta (LQ)是美國連鎖飯店集團,又是我熟悉的一間公司,因為以前曾住過,算是平價旅館。總部在德州的Irving,目前總共有894間飯店,其中318間是company owned,576是Franchised,87,800間房間。主要範圍集中在中南部,以德州為最多。

LQ在2005年11月前曾經是上市公司,之後被Blackstone買下市,2014年再度上市。2017年跟隨其他飯店集團的腳步,宣佈分拆,把旗下的company owned的飯店拆出去變成REITs,與Franchised分開。REITs改名為CorePoint Lodging。

不過2018年1月稍微出現一點變化。2018/1/18 LQ跟Wyndham(WYN US)宣佈,WYN將買下LQ的Franchised,留下CorePoint Lodging (CPLG)仍會在Q2分拆。但購併的初步細節可以算出CorePoint是否有discount。

Business
LQ的飯店是屬於select service,這種類型的飯店通常是不提供餐飲,也沒有大型會議廳,所以價格都比較低。而LQ的目標市場是mid to upper-mid,平價旅館。

本來集中的地區是在德州,後來再擴大到西部。59%的飯店是在郊區,23%是在機場,相對來說,受到Airbnb的競爭會少一點。

WYN與CorePoint
WYN以$1.95B的金額做購併,其中$1B是直接給現金,LQ的股東會收到每股$8.4的現金,$715M是償還Net Debt,剩的$240M是tax reserve,也就是用來未來spin-off繳稅用的,所以LQ Franchise的EV是$1,715M。而LQ的EV是$3,789M,剩下CorePoint的EV是$2,074M。

根據LQ的presentation,CorePoint在2017年預估的Adjusted EBITDA是$200M到$215M,把equity-based compensation扣掉的話,EBITDA會是在$194M-209M,取中位數$201.5M。因此,CorePoint的EV/EBITDA是10.3倍。而如果是以T12M來看的話,CorePoint的EBITDA會是278M,EV/EBITDA為7.5倍。



以上面的表來看,相對同業,CPLG的評價是真的很便宜,如果EV/EBITDA可以到13倍,約是同業平均,CPLG的EV會是$2,626M,這樣LQ的EV會是$4,341M,換算成股價是$24.3,Upside 28%,到Q2有28%的潛在報酬,是很不錯的。

美國Hotel產業趨勢
有趣的是,美國飯店產業的EV/EBITDA都還蠻高的,雖然LQ有discount,但產業這麼高的評價,能不能維持住是個大問題,若不能維持,整個產業的評價往下,LQ的discount也會變小,好奇再看一下產業的狀況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上面這張圖,顯示了目前美國旅館產業的趨勢,需求成長率下滑,供給成長率上升,所以RevPAR的成長率下滑。根據STR
Occupancy: +0.9% to 65.9%
Average daily rate (ADR): +2.1% to US$126.72
Revenue per available room (RevPAR): +3.0% to US$83.57

以上三個數據的成長率都是2010年以來最低,簡單來說,很可能是late cycle。根據STR的預估,2018年的供給成長率2.0%,將超過需求成長率1.9%RevPAR成長2.7%,成長率仍是下滑趨勢,但是在谷底還是會繼續往下?

我的判斷會是小谷底,RevPAR的走勢是跟需求幾乎同步,而需求則跟美國景氣有關,只是飯店業的需求波動大於美國GDP的成長。我不能說自己是景氣專家,但目前景氣還看不到往下的情況,所以飯店業的需求成長率,比較會持平或是往上。另外,供給面雖然還在往上,但hotel rooms under construction的成長率已經成為負成長,2017/12-3.7%,這個對未來的減緩供給的成長率是有幫助的,因此我推論RevPAR在谷底的機會比較大,飯店產業不會太糟。而一個循環性產業在谷底回升的初期,評價高是正常的,這也可以解釋為何產業的EV/EBITDA會偏高。

Margin偏低的問題
在研究LQ的時候,有注意到LQ的Margin是比同業低,而在SeekingAlpha上面,也有文章提到這個問題。此外,LQ的住房率跟同業比也都偏低,只有65%,差不多是產業的水準。而SeekingAlpha的文章點出這是管理層的問題。乍看之下,LQ不太有投資價值,因為原有的管理層會接管分拆出來後的REITs。

但是我發覺不是如此,LQ的同業大多是full service,且目標市場是Luxury或是Upper Upscale,這類型飯店的住房率都是在75%以上,所以拿LQ去比較不公平。而如同CorePoint在10B所說的,CorePoint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一家mid to upper middle的REITs,這是沒有錯的,很難找到同業比較,而真的是select service且是mid to upper middle的公開上市飯店,只有Choice Hotel (CHH US),而CHH的住房率跟RevPAR,跟LQ是差不多。

不過如果要比較Margin的話,就很困難了,因爲CHH只有franchise的事業,而LQ雖然也有franchise,但看不到Margin的數字,或是說我還沒找到,而且LQ的franchise已經賣掉了,所以很難比較,不過我認為LQ的Margin偏低不是公司問題,而是其生意本質上所造成的。

Conclusion
LQ因為購併跟spin off,可以計算出其REITs是有很大的discount,且市場可能誤解其管理層跟Margin,我認為這discount會消除,所以是買進LQ。

Disclosure:Long LQ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