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早上剛好看到一個連結,是1977年3月31日華爾街日報對巴菲特的報導,連結在此。
每次讀巴菲特的言談跟關於他的報導,都可以學到一些東西,這也是為什麼他是巴菲特。文章有許多部分是大家熟知的,不過還是有一些我不熟悉的故事。以下是幾點心得,以後作為提醒跟借鏡。
1. 文章的標題就蠻吸引人跟貼切,The Collector,確實如此,從波克夏時期開始,他就從單純的Money Manager,變成Business Collector,如果不是這樣,他每天可能還要跟績效打拼,是否可以長期保持績效那麼好,很難說。這也是他成功的地方。
2. 換個角度想,其實我們投資的時候,也可以用The Collector的角度去想,想像一下,你想要收藏一樣東西,比方說我想要收藏漫威公仔,首先一定要很喜歡,而且很了解,包含年份,材質,樣式,歷史,背後的故事等等,會做足功課,很了解很喜歡才會想要收藏,既然是收藏,一定會放很久,所以一定要是好東西,然後考慮收藏價格,不會希望買貴,要不然增值空間就少,也希望別人都不會發現,或是某種因素而忽略,才能低價買,收藏家的角度,是不是很像投資呢?以收藏家的角度去思考投資,讓你不會亂買,亂買就不叫收藏,也不是投資。
3. 巴菲特曾說過,I am a better investor because I am a businessman, and a better businessman because I am an investor. 報導裡也有提到他除了是華盛頓郵報股東,還是Business 跟Finance Consultant,華盛頓郵報的董事長說巴菲特有Superlative business acumen and analytical ability。要能夠當好的投資者,一定要懂如何做生意。
4. 報導中提到通膨的關係(1970年代美國因為石油危機,引發超級通膨),巴菲特把投資標的鎖定在unique product,low capital needs以及the ability to generate cash,所以他買了一堆報社,因為這些報社是地區性獨佔,一個區域只有一家報紙,而且有提價能力,Pricing is the power。不過報紙後來在Internet出現之後,失去了訊息獨佔的能力,因此整個產業非常慘,
買了公司之後,還是要一直注意產業動態,科技的演變很容易讓產業消失。
5. 早期巴菲特都買輕資產,像報紙,巧克力,可樂,電視台等,相較於現在他買鐵路,買PCP,都需要大量資本投資,雖然都有獨佔力,這一點還蠻有趣的。
6. 報導有提到他幾個失敗的投資,像是折扣零售店 Vornado,會買進是因為Undervalued,但他錯估市場太競爭,這個跟他後來投資航空公司一樣,看起來巴菲特也會犯同樣的錯,只是後來航空有讓他賺錢,但他承認是個錯誤,但這也可以看出,Undervalue不是買進一間公司的必要條件,還是要評估公司的競爭力跟產業狀況,另外,太競爭的產業不要碰,除非是一家公司用獨特的策略產生強大的競爭優勢,把對手打趴。
7. 巴菲特在文章中說: I like a guy who forget that they sold the business to me and run the show like proprietors. 這還蠻有趣的。
8. 巴菲特的辦公室人都很少,一開始只有三個人,有一個人叫Bill Scott,他一個人管1.4億美金的市政債部位,一天工作五小時,一堆資產管理機構養一堆人,但績效不怎樣,投資不在於人多跟辦公室大,而在於有沒有正確的態度跟方法,另外,我也想應徵這份工作。
9. 蠻驚訝的,1969年巴菲特關掉他的Partnership,除了看到市場Overvalued,還有份原因是巴菲特厭倦績效壓力,雖然他績效非常好,他說: It`s tremendous relief being out of money management. I am not constantly thinking about business anymore. During the partnership, my ego was on the line, and I was trying to lead the league in hitting every year. 華爾街日報最後註解,He was tired of the pressure to perform. 讓我不經想像,如果他的Partnership還在,績效會不會比在波克夏的時期好。但看得出來,巴菲特也是人,有Ego也會有壓力,雖然他的心理素質已經非比尋常了。
10. 最後,我很喜歡他說一句話: I am having a lot of fun because I am only going into businesses that I find interesting and where I like the people running them and their products. 我相信這句話summerize他的投資哲學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