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

基金黑暗面

I`m back. 最近真的沒在update部落格,很多事情,忙著追小孩跑,上班的掙扎等等,所以沒有持續更新,基本上是沒有在更新,有想要寫,但有時候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。

一直以來,都有財務自由的想法,每年持續compound,總有一天達成,目前也累積了一些資產,差不多快達到最低門檻了。而最近看到工作上的情況,真的很想離開這工作。作投資就是要厲害到不怕沒工作。

共同基金一直以來不是我的投資工具,而現在在國內某家基金公司工作多年,真的讓我親身見證基金的操作,直接印證了:基金不能買。

2006年在我開始接觸投資時,也買過基金,以定期定額為主,但買沒多久就金融海嘯,後來又接觸期貨,就再也沒買過基金,運氣好的是有小賺一點。之後接觸巴菲特,看到巴菲特對基金公司的看法,自己對投資有比較多的研究,因此開始討厭基金。

進到壽險投資部,開始讓我見識到投信的世界,因為很多的投信來推銷基金產品,看了很多基金公司給的presentation,我最大的結論是:怎麼基金永遠都在看多?怎麼每次來present都是買點?presentation的內容,推導的結論都是買,我真的沒看過有投信來說要賣的。此外,當初我們還是有資金配置要買基金,篩選標準很簡單,一支基金需要在過去10年當中,7年打敗大盤,結果10支當中約只有1-2支,當初一個想法是,怎麼連這標準都做不到,還可以每年收2%管理費(投信向壽險收的管理費會遠低於2%),然後每個來present,都是名牌套裝,全身亮晶晶,不輸投資銀行的行頭。

諷刺的是,我這麼的厭惡基金,卻還是進來投信,因為薪水比較好,沒辦法,在財務自由之前,還是要有固收累積資產,進來投信之後,讓我知道基金投資研究的運作,怎麼全部都跟我之前看到的,跟巴菲特所提倡的投資觀念不同,因此這幾年,我每天都活在矛盾當中。

從外部看,會覺得基金經理人是很厲害的,研究功力不強,但實際上並非如此。先說明,並非每一個都很差,仍然有研究能力很強的,是有真功夫的,但10個當中約只有2個,2個當中可能有1.5個是在台股,海外基金很少,所以一般投資人要挑選到好的基金,真的很難。

過去十年,ETF的崛起,打趴了共同基金,我很開心看到這一天的到來,因為基金是不該存在的產業,無法長期打敗大盤,卻每年收2%的管理費,且不管多頭或空頭都收,怎麼會有人買?但還是有很多人買,不管是自願的還是被話術影響。

很少聽到人買基金賺錢的,但很多基金經理人都是賺飽飽,特別是早期的,原因是什麼?我之後會講,透過我過去在投信的經驗,讓大家知道為何上面的現象會存在,也讓大家知道內部的荒謬跟不合理的運作,還有投資心理層面,跟利益鬥爭。我還是會寫一些個股,但也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基金,救一個是一個。

2 則留言:

  1. 很真實,只是我是進去後才發現這荒謬面。
    離開快二十年還是如此令人難過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謝謝分享
    版主還在經營部落格嗎?
    或是已經移去別的地方了呢?
    喜歡看你的文章,目前正在從頭學習中!

    回覆刪除